
家是治疗心理疾病最好的地方,有心理学家说,在母亲身边半小时,相当于接受6次心理疏导,这话有些人深有体会,有些人嗤之以鼻。
有些人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,累了就回家,馋了就回家,想家了要回家,家什么时候都是家。有些人,长大,就是为了逃离那个家。
女孩在社交平台上,晒出了自己和妈妈的聊天记录。可以看出来,两个人都想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,但最后,还是放弃了,至于为什么,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。
女孩晒和母亲聊天记录,只会动嘴的母爱,经不住一点点试探
女孩在外地工作,妈妈发来信息问候,说钱够不够花之类的,不够跟家里面说。还特意表示,自己不知道怎么交流,但是爱是在的。
女孩也表示之前存了钱,也是够的,找到工作就和家里说。这段对话能看出来,两个人之间说话,有一种很客气的疏离感,不像是关系很好的母女。
但是这种淡淡的关心,和承诺的帮助,是生活里的一道光。后来,女孩真的在生活上遇到了不如意,想要借2000块钱缴房租,下个月还。
还记得之前妈妈说,钱不够了就说,出门在外不容易。然后女孩开口了,妈妈没说什么,直接发过来一个视频,视频的主题是:父母不欠你的只有你欠父母的。
这段视频,和之前的嘘寒问暖产生了巨大的反差。女孩也明白什么意思,表示自己想办法,换来了妈妈一句冷漠的随便你。
女生说不明白,之前明明说的好好地。但怎么一到动真格的时候,就退缩了呢?她能得到的母爱,就仅限于口头上的承诺,经不住一点点的试探吗?
聊天记录发出来之后,我们从网友的评论中,也能看出来。这样的事情不是独一份,也看出来了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家长,和家长的心理。
自私的人,看谁都是自私的
在女生的视频下面,有很多网友评论自己的在爸妈那边,得到的口头承诺。她们不想承担任何责任,但是希望孩子们知道,爸妈爱他。
她们的爱,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,多一分也是没用的。比如,过生日妈妈给了1万块钱,本来是很开心的事情,但给完之后,就一直说自己很穷,没有钱了。
这么明显的话,女生很识趣的把钱转回去了,妈妈说不是这个意思,却也没有再给,很开心的收下了。说的和做的,完全不能同步。
还有女生说,自己买车买房之后,爸妈都会说,你怎么不早说,早说我们给你拿钱,你换个好点的。
这话说的也很好听,但是从来没有给过她钱,还前前后后从她手里拿走了40多万,每年的保险,也是她在交。
还有工作之后,就把工资都给家里,但是要用的时候2500都拿不出来,还被骂的。有还钱之后,还要对账的,总是让人寒心。
但我们遇见事情,不能单看一方的说辞。有家长说,这个女生其实也是不懂事的。在她眼里,家长不能帮助她,就是不爱她,好像给她拿钱是理所当然的,不拿就是罪大恶极。
然后她妈妈觉得,生下来养大就足够了。在他眼里,这是彼此都是自私的人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矛盾。一个不愿意付出,一个不愿意反哺。
在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家长的视角,在家长的眼中,把孩子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。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孩子的反哺,不断的赚钱给家里。
但这个,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所以,家长才会不断的在口头上,表达自己的爱意。希望以此来提醒孩子,我是爱你的,我是你妈妈,你对我好点。
这样也能够为了将来要钱,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和伏笔。所以,才会有了那么多,只能在口头上承诺,真实上什么忙也不会帮的家长。
归根结底,是自私的心情。大家都考虑着自己,没有考虑对方,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对方的困难,不愿意在原有的基础上,委屈自己一点。
笔者寄语:
家庭的成长环境,有时候一句话挺对的。贫贱夫妻百事哀,家里也是一样。如果家庭条件不好,亲子关系,往往也不会很好。
很少有在生活上挣扎的家长,还能够给孩子富足的精神世界。都说钱不是万能的,但有时候,矛盾也都是在钱上产生的,努力吧,挣脱出去就好了。
今日话题:你对这件事怎么看?
(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)
